〈東魏北齊的鄴和晉陽〉

吉田愛(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)

提要
北齊為何繼承東魏王都、霸府的雙重體制,採用鄴和晉陽的兩都制?本文著眼於構成首都要素之一的皇帝,從他們的行幸及其在兩都的作用對此問題再作考察。一般認為,該時期北周也實行長安與同州的兩都制。然而,北周皇帝行幸同州,全都恰好發生在與北齊進行戰爭之前,並且滯留時間相當短暫。總之,北周的同州不是別都,而只是軍事上的前線基地。與此相對,北齊鄴、晉陽之間的行幸二十七年間達到三十七次。盡管北齊皇帝主動親征越來越少,但他們行幸的目的地卻集中在親征的出發地晉陽一個城市。由此可知,北齊皇帝的行幸除了軍事方面的因素外,應還有其他重要意圖。即是,以鄴為中心的漢族農耕世界、以晉陽為中心的北族游牧世界各自與皇帝之間建立紐帶。北齊的國策原來並不是使漢族和北族融合,而是使漢族負責農業生產力、北族負責軍事機動力,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,兩者互相承認彼此間的差異,從而構築合作關係。北齊以太行山脈為界將生活圈分成東、西兩世界,並以各個世界的代表性城市作為首都、別都──採用鄴、晉陽的兩都制,其原因即是,北齊皇帝認識到自身在這兩都之間來往,並扮演著兩個世界居民各自所喜歡的君主的角色,才可以統治這個跨越農耕與游牧世界的多民族國家。